為什么這幾年農業合作社不火了?
2022-05-07 06:21:19來源: 品牌農業 編輯:眾創汽車資訊網
原因根簡單,都是掛羊頭賣狗肉。合作社,顧名思義就是帶領群眾共同致富,但現實是,他們只想得到更多的補貼,而不是帶領大家把地種好,把大家的日子過好,人家壓根就沒和你合作,就幾個人,把幾千畝幾萬畝地包到手,管他產量高低,反正補貼一項就夠所有費用了。地里產出多少都是純利潤。還有的合作社就是一個空殼子,沒有多少地,卻上報幾千畝。這種嚴重損害國家糧食安全,盜掘國家補貼的事國家已經察覺,并在有些地方開始清理這些不合規的合作社,并出重拳打擊騙取國家補貼行為,在這種情況下,還有誰會去注冊合作社,又怎么可能會火?
有人說農業的痛點在于缺失策劃營銷推廣類的人才,對此你怎么看?
感謝你的問題,很顯然這個問題是沒有道理的。我是一個來自廣東河源的新農業人,曾經在很多地方都工作過,目前在一個省農業龍頭企業從事管理工作,據我對農業的觀察和了解,看法如下:
農業的痛點關鍵是在于信息的不對稱,供需信息的不對稱,造成了農業生產端的過剩和需求端達不到滿足。目前國內整體的消費市場態勢是一方面產能的過剩,另一方面是消費的升級,所以要求我們要有新的產業思維,以用戶為中心去驅動企業的變革,從企業生產什么?市場就消費什么。向市場需要什么?企業生產什么的轉變;企業生產的產品是以用戶為中心。不斷去適應新時代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建立新的產業生態模式。
注重拓展農業多功能性,衍生新產業新業態,創造新的增長動力。大力發展“互聯網+生態農業”,利用大數據、云平臺、物聯網等互聯網技術,整合金融、物流等各類社會資源,實現農業產業鏈去中間化,提升生產流通效率的新型農業平臺。探索生態農業循環經濟,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,根據中國農業特色,建立農業產業生態鏈。
企業需要品牌,產品需要品牌,而每個人一樣是需要自己的“品牌”,我們每個人的品牌是什么呢?不僅僅是每個人的形象,更多的是一個人內在的修為,你的言行舉止、職業素養、知識和能力等這些都是構成自身品牌主要因素。所以我們要時時刻刻記住品牌的力量,用實際的行動去提升自己的品牌,然后共同去提高企業的品牌。
至于是否需要專業的團隊,這個關鍵看你的公司處于怎么樣的狀態,還有你的資金情況處于怎么樣的狀況??傊?,選擇合適自己的方式來打造品牌。
謝謝你的問題,期待與各位有更多的交流。謝謝!
@今日頭條 @頭條三農 @農村小遙 @現代農大 @頭條學院 @侗族姐妹花 @火種三農 @姚三馬 @農業農村部網站 @鄉村振興新青年 @字節跳動扶貧@頭條學院 @農民日報 @湖城影像 @農業助手 @中國農業新聞網 @CCTV致富經 @中國鄉村之聲 #耕耘未來#